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全面展现山东省在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践中的创新举措和先进典型,1月17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多家权威智库机构发起的“2024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高质量发展山东行”活动在济南正式启幕。山东高唐县等15个区(市、县)获评“2023山东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市、县)”荣誉称号。
高唐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物阜民丰,素有“金高唐”之美誉,是著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近年来,高唐县农工商特齐发展,绘就了一幅“高唐特色”的全产业发展美景图。
一二三特产业齐头并进,态势向好
2022年,高唐县生产总值为180.1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经济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78亿元,同比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69.53亿元,同比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0.86亿元,同比增长4.0%。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高唐县重点布局“1222”产业体系,即做大做强装备制造1大主导产业,重点突破康养食品、造纸印刷2个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高端板材2个传统产业,着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2个新兴产业,目前已有过百亿产业1个,装备制造和康养食品两大产业被评为2023年度聊城市特色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山东省食品产业强县;装备制造产业作为县里的主导产业,2023年1-11月,规上企业完成产值112.36亿元,同比增长9.85%,占全县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3.34%。
以“链式”思维打造七大特色产业集群
近五年,高唐县在产业链方面强链、补链,大力促进产业集群建设,构建起“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康养食品产业集群、造纸印刷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高端板材产业聚群、生物医药产业聚群、电子信息产业聚群”等七大集群。
一是抓布局明方向,以“链式”思维打造产业集群。二是抓龙头促强链,以资源整合加力提升产业链能级质效。三是抓招引补短板,以延链补链提质增效产业链竞争力。四是抓稳链解难题,以营商环境确保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装备制造产业“链主”企业时风集团结合开展“十链万企”产业链融链固链专项行动,目前与全市270家上下游企业开展了全产业链合作,并被省工信厅列入“山东省新材料领军企业50强”;开展中小企业“育苗扶壮”梯度培育“春霖惠企”行动,培育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省级“瞪羚”企业4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55家;突出产业链招商,坚持以链式思维上项目、扩投资、育企业,2023年全县新签过亿元项目59个,其中过3亿元项目15个,过5亿元项目11个。
“五大振兴”同频发力,乡村振兴快速发展
高唐县以产业振兴为引领,以打造鲁西平原特色乡村振兴示范区为抓手,一体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区、新型工业集聚区、美丽乡村居住区“三区共建”,“五大振兴”同频发力,走出一条高唐特色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聚焦粮食安全,打造高产优质示范田。高唐县充分发挥党代表、农技专家杜立芝的优势,创新“线上+线下”精准服务新模式,在县镇村三级打造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发展1000余名“土秀才”“田专家”。依托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建成全省唯一一处“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优质小麦生产基地”。
聚焦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增收新格局。高唐县大力发展黄河故道高效农业种植、锦鲤特色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三项特色产业,李庙村瓜蒌生态种植基地认定为首批山东省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2023年高唐县被评为“锦鲤故里”,“高唐大豆油”“高唐小麦粉”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永旺食品有机产品获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
聚焦乡村宜居,建设城乡融合样板区。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目前,已建成25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7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李奇村入选全国美丽宜居乡村创建名单,西郭村入选全省美丽休闲乡村典型案例。
聚焦乡村善治,建立高效管理新路径。持续打造“善行画乡、德润高唐”文明品牌建设。实施“点单式”文化供给,县镇村三级文化资源实现互通共享,基本实现村(社区)健身广场和健身设施全覆盖。创新开展“一站两所、三调融合、四队联动”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模式,经验做法被《法治日报》等媒体刊发。
强化保障,积极打造产业发展新生态
近几年,高唐县紧紧围绕“加速崛起、再塑辉煌”目标定位,提出了打造“1222”产业体系的制造业强县目标,并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实际,坚持高位推动、强化保障,积极打造产业发展新生态。
在优化工作机制上全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高规格召开产业跨越发展攻坚突破暨“打造生态、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动员大会,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总链长,建立了以链长制统筹全县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议事协调工作机制,集中力量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在强化政策对接上为企业发展把好“方向盘”。围绕资源要素制约、产业发展等做好顶层设计,切实为企业发展点亮“灯塔”。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系列政策措施,对现有产业扶持政策、惠企政策等进行全面梳理、完善,制定《惠企政策汇编》,加大进企宣传力度,简化政策落实流程。
在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上善作善为。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企业、公开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听取企业家代表对涉企重大决策事项的意见建议。同时,对涉及本单位年代久远、内容重复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共清理了不适宜执行的文件5件,确保了各项涉企政策方案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在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上铺路建桥。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强化服务赋能,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和“亲清早餐”活动,通过企业家座谈会、现场办公、助企远航“诉求通”等方式,全方位梳理企业、项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诉求,做好纾困解难,当好企业发展的“店小二”。
在打造亲商富商的人文环境上树品牌。常态化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帮助纾困解难、靠前站台帮场、主动代理帮办,让企业充分感受到党委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决心和力度。几年来,各助企远航服务专员、挂包企业“主攻手”为企业协调解决涉及土地证办理、融资、用工、用电、用气等问题200多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