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镇街动态

固河镇:芦笋套种蔬菜 一地双增效益足
时间:2024-05-27 09:07来源:固河镇

5月24日上午,走进高唐县固河镇丙春种植专业合作社芦笋种植基地,一股淡淡的笋香扑鼻而来,田垄上,一根根形似毛笔的嫩芦笋破土而出,长势喜人,十几名村民挎着篮子,拿着剪刀,沿着垄沟,在芦笋田里穿梭奔忙,采摘、剪切、装箱……收获喜悦。

在芦笋旁畦沟里白菜制种行,花已经凋谢,结出饱满的绿色籽粒;移栽的茄子苗和有机菜花,绿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今年芦笋价格很不错,最近每天能采摘五、六百斤,收入5000多元,另外,套种的白菜种,再有几天就可以采收了,这又是一笔收入,不影响芦笋生长,真是两全其美。”合作社负责人巩丙春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巩丙春今年55岁,2019年6月在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筹措资金100余万元,注册成立了丙春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20余亩,种植有机芦笋。“芦笋种植后的第一年,亩收入5000元左右,三年后收入在万元以上。”经过几年打拼劳作,巩丙春已经成为芦笋种植的行家里手。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他根据芦笋生长周期长、株间行距较大、复种指数低等特性,自去年探索出在芦笋畦沟中套种蔬菜的模式,实现了效益最大化。“你看,白菜种预计产量在150斤左右,订单回收价每斤40元,有机菜花麦收前后收获,20天后茄子开始上市,利用芦笋养苗期,可以采摘两个月,这样能让一亩地增收5000元以上。”巩丙春介绍道。

芦笋套种蔬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移栽、除草、施肥、采摘等工序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采摘高峰期用工量可达二、三十人,实现了本村和邻村部分群众在家门口灵活就业。“在这里干活时间自由,接送孩子方便,一天能挣70多块钱,收入很理想。”今年60岁的巩庄村村民刘曰梅高兴地说。

芦笋蔬菜套种模式承载着耕种者沉甸甸的希望,丙春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收入一年一个台阶,今年有望达到150万元。带动太和、沙王、史庄等3个村12户村民芦笋田套种有机菜花、茄子、甘蓝、西兰花及白菜制种等,种植面积400余亩,开拓出一条芦笋复种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固河镇结合镇域优势,以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经营主体发展芦笋种植产业,推广芦笋套种蔬菜的种植模式,实现一地双增效益,截至目前,全镇共建成芦笋种植基地8个,面积1300余亩,其中芦笋套种蔬菜面积800亩,芦笋产业成为带动更多村民致富的“动力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