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高唐  >  魅力高唐

忙时务农,闲时务工,固河镇建起23家“卫星工厂”
时间:2024-09-05 15:15来源:大众日报

9月2日上午,走进高唐县固河镇崔堂村村委会大院里,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由村委会仓库改建而成的服装加工厂。生产车间内,20多名工人正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和钉扣机。

崔堂村的乡村工厂只是全镇加工业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固河镇已建有服装加工、电子组装、手工缝制、玩具加工等23家“卫星工厂”,遍布乡间田野,已累计带动800多名富余劳动力就业。“忙时务农、闲时务工”已成为固河镇居民生产生活的新常态。

/resources/public/20240905/66d95a73443a0687bec4aef0.png

放下锄头,就进工厂。固河镇一处乡村工厂内,村民正紧张地忙碌着。

“厂子落户到村里是个大好事,俺在这里上班,每个月能挣30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不比在外地打工挣钱少,我很满足。”崔堂村村民华小玲高兴地说。

今年42岁的华小玲从服装厂成立之初就在这上班,她的丈夫长期在外打工,家里的老人孩子都由她照顾,之前也想靠打工挣钱补贴家用,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活儿。现在家附近办起了服装厂,她每天早上7点多送完孩子上学就能来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

村里和华小玲一起上班的村民还有10多名,谈起上班的感受,她们连连表示现在的政策好,自家门口有了厂子,能在这里上班是很幸福的事儿。

“服装厂实行计件工资,只要干得多就挣得多,现在我们熟练工每月工资平均能够达到3000多,只要会用缝纫机,简单学习一下都可以干。”服装厂负责人孙洪燕介绍说。

/resources/public/20240905/66d95a878c5b1170c1458626.png

崔堂村乡村工厂外景。

据了解,今年初,崔堂村充分发挥党支部带头作用和资源优势,努力探索“党支部+企业+农户”联动模式,与浙江一家玩具厂进行合作,由村党支部提供场地、招募工人,厂家投资购置设备及提供免费培训,并确保充足的订单,今年3月份服装厂正式开工,经过5个多月的发展,目前,服装厂已让当地30余名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我们生产的成品都是发货到浙江义乌市场,销售到海外。”孙洪燕说,“村里不仅帮助我们找生产场地,还联系发货地,现在车间增设了生产线,丰富了产品种类,有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这更增强了我们带动乡亲增收致富的决心。”

“村里厂子运行5个月了,已经步入正轨,眼下我们正准备与周边村建立合作发展协议,在各村党组织引领下,带动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崔堂村党支部书记杜月海说。

/resources/public/20240905/66d95a9a443a0687bec4aef3.png

遍布乡野的“卫星工厂”带动当地农民就业。

就业是民生的根本保障,是托起群众“稳稳幸福”的基础。今年年初以来,固河镇鼓励引导村党组织书记领办村级产业项目,根据自身发展优势和传统习惯,不断探索实现乡村多元价值新路径,推动小微企业进驻乡村建立“卫星工厂”,让农民农忙种地,农闲进厂上班,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特别是对于农村来讲,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使农村长治久安,让村民安居乐业。”固河镇党委书记赵伟说。

下一步,该镇将持续做好村党支部书记领办活动,瞄准村级产业发展难点问题,真正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切实让村党支部书记领办“小项目”串起群众增收、产业兴旺“大链条”,跑出致富“加速度”,实现“家家有活干、人人有钱赚、户户稳增收”的良好发展态势,确保更多人“家门口”就业,让幸福触手可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