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政务信息

高唐县政务信息2024年第15期
时间:2024-08-15 11:04来源:高唐县人民政府

专  刊

高唐县聚焦现代农业强县建设目标

走好平原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近年来,高唐县锚定省级现代农业强县建设目标,坚持以生态为基、以产业为要,紧紧围绕鲁西平原地区的资源、条件和特点,强化片区化思维,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连片规划、示范带动,梯次推进、全域打造特色示范片区,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截至目前,已建成1个省级示范片区、2个市级示范片区、1个市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获得2024年度粮油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县、2024年山东省科学施肥增效项目“三新”集成推进县、山东省财金联动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一、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擦亮乡村振兴靓丽底色

(一)推进路域整治,提升道路通行环境。开展农村公路专项整治,上半年,出动人员3.5万余人次、机械900余台次,清理公路周边堆积垃圾等700余处、清除侵占公路用地100余处。实施道路绿化提升工程,上半年,在国省道、县乡道两侧种植乔灌木及海棠、紫叶李等彩叶观花植物10余种,绿化修剪36公里,补植大叶黄杨600株、小龙柏700株,处治路面病害1200余平方米。

(二)夯实水利基础,做好生产生活保障。以徒骇河、马颊河为“脉络”,以闸坝、水库为“关节”,联动开发水、岸,通过规划实施45个涉水项目,逐步构建起“河河相通、河库相连、全域打造”的现代水网格局。强化农村供水服务,投资4.2亿元,铺设供水管道682.8公里;建成智慧化管理平台,实现直管到户;建成投用9座镇级污水处理厂、14座新型农村社区污水治理设施;建立农村供水抽检机制,水质达标率100%。

(三)科学规划林场,筑牢绿色生态屏障。计划总投资约10亿元,建设国储林面积4.19万亩,新造林15万株,植树100余种,灌木以及花草等地被种植4000余亩。同时,实施5公里“引马入林”水系工程建设,既为林场建设解决了水源问题,又有利于丰富林场生物多样性。通过科学规划,加快恢复了绿色屏障,目前林场经营面积15573亩,林场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

二、依托县域资源优势,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着力打造平原粮仓。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创建“吨半粮”示范区6.5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万亩,全部配备滴灌式水肥一体化设施。提档升级农服品牌,用好“杜站长工作室”,制定4个市级标准,完善提升9个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片区内全环节生产托管占比达到50%以上。2023年,高唐县入选全国粮食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试点县,并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重点县,为全省唯一。

(二)围绕“土特产”文章,着力做大特色产业。依托省级农业产业园平台,打造集科研育种、养殖销售等于一体的锦鲤文化产业综合体,目前锦鲤养殖面积近万亩,年产值达10亿元;发展林下经济,建设万亩林下中草药种植基地,构建产业化发展模式,亩均增收500元以上;推广花生玉米复合种植1.2万亩,建设“万元田”示范基地3000亩,亩均收入达1万元以上。

(三)坚持农文旅融合,着力培育新兴产业。立足高唐人文资源禀赋,用好锦鲤、林场等高唐特有的自然资源禀赋,林场连续成功举办8届全国山地自行车赛、2届中国象棋比赛、2届有机果品采摘;大力培育“美丽乡村+农文旅”新业态,重点打造“沈庄村农耕体验游”等5条精品研学旅游路线。今年4月,举办了第三届山东省森林文化周(高唐分会场)暨高唐县乡村文化旅游体育节等系列活动,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带动营收约50万元。

三、夯实民生幸福根基,提升乡村振兴宜居品质

(一)聚焦民生领域,提升群众获得感。聚焦乡村教育发展,实施城乡集团化办学模式,农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7%,乡村幼儿园普惠率100%。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建成了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于一体的“15分钟生活圈”;建成“四好农村路”260公里,建设里程连续两年全市最多,群众出行更加便捷高效;推行农厕后续管护整县制市场化运营,建设12处服务站、28个服务点,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6%,实现以“小厕所”升级推动农村“大民生”改善。

(二)优化文化供给,提升群众幸福感。筑牢基层文化阵地,建成12处高标准镇街综合文化站、697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文化服务全覆盖;投资40万用于176家农家书屋更新图书,并获捐赠书架200余个、图书万余册。实施文化活动进乡村,上半年,共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840场、农家书屋阅读活动354场、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380场。

(三)强化法治建设,提升群众安全感。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以法治文化建设为契机,利用马扎课堂、家风家训馆等阵地,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截至目前,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级4个,建设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2个,李奇村获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深化“两所共建,三调融合”做法,创新“有解”思维推动各类矛盾调解,今年以来组织开展法律咨询、座谈11次,排查化解各类风险矛盾56件,协助调解邻里纠纷17宗,调解成功率100%。

(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局、县司法局)

/resources/public/20240815/66bd70102806c97dee5be39d.pn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