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了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创建特色美丽校园。结合国家教育发展目标及省、市、县教育发展要求,根据学校办学现状,特拟定“十四五"期间第二实验小学学校发展规划。
一、学校基本现状分析
高唐县第二实验小学成立于2008年,至今已有13年。学校现有116(含福景分校6个)个教学班,5804名在校生,279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专任教师中市县优秀教师69人,市县教学能手62人,高唐名师3人,水城名师1人,省市优质课获得者41人。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十二五”规划课题实验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优秀少先队集体、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聊城市规范化学校、聊城市教学示范校、聊城市教育工作优秀等级学校、聊城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100余项荣誉称号。
学校现在规模大,学生人数多,占地面积小,力争在“十四五”规划期间,配齐师资,建设两所分校,解决现有规模较大问题。第一所分校正在通过招标,预计在2023年可以投入使用,2025年建成第二所标准化的分校,解决学校规模较大的问题。总校的南教学楼拆除重建,建设成功能用房、会议室、室内体育场,将总校建设成标准化的学校。
学校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力争五年内培养名师5人,教学能手20人,市、县骨干教师30人,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健康、个性、有品位、负责任、懂感恩的阳光少年的办学理念,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把学校办成学生爱学、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
三、总体目标
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强学校设施建设,用文化和环境育人,积极把我校办成“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教师素质优秀,教学质量优良,学生习惯良好,学生品质高尚”的学校。
四、具体目标
(1) 校园建设:积极争取第二实验小学分校校舍新建,进行校园改造,增加设施、设备,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创建人文环境,用文化熏陶人,用环境影响人。促进和谐校园发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把学校办成学生乐学、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
(2) 德育教育:抓好学生一日常规的养成,分年级、分学段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充分整合社会、家庭、学校三者的德育资源,加强养成教育、品质教育、感恩教育等,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内化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质量提升: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提升教师教育水平,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助学课堂教学模式,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教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良”的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和环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起自信,个性、爱好和特长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4)优化师资: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教师”活动,加强专业引领,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
五、主要任务
(一)办学条件。对校园布局合理调整,创造优越的育人环境。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下,紧盯教育前沿,完善更新学校管理制度,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不唯成绩评价学生、教师,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二)队伍培养。积极培养一支“勤于学习,乐于奉献,肯于研究,善于反思"的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力争五年内培养名师5人,教学能手20人,市、县骨干教师30人。
(三)特色建设。进一步加强“五育并举”,推进新时代少先队组织改革创新、突出实践育人特色,加强体育、美育、劳动课程的建设,使学校的德育教育特色进一步显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课程建设。积极推进课程建设研究,继续实施基于标准的数学助学课堂教学模式,基于标准的语文、英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素养的养成。
六、年度分目标
课程工作室
第一年度目标
1.课程工作室以“基于课程标准,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主题开展活动。
2.阅读有助于提高个人素养提高方面的书籍,观看专家视频,做好笔记,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
3.开展基于标准的单元教学设计研讨、交流与汇报,教学设计专业化。
4.进行基于标准的单元教学课堂展示活动,总结经验,促成更有效的课堂教学。
5.基于标准的数学助学课堂展示及研讨活动,实验教师熟练应用助学课堂教学模式。
第二年度目标
1.课程工作室开展“基于课程标准,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现场会活动。
2. 对“基于课程标准,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成果汇编并发表。
3. 开展基于标准的数学助学课堂展示,并带动另一个年级实施数学助学课堂。
第三年度目标
1.课程工作室推广“基于课程标准,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活动,教师对教学设计专业化,课堂实践效果显著。
2.全校推广基于标准的数学助学课堂,全体数学教师熟练应用助学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对基于课程标准的语文、英语单元教学设计的研讨、展示活动以及数学助学课堂的开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生根。
七、主要措施
(一)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关,不盲目片面的追求考试成绩,分数不是根本的教育目标,坚决克服唯分数倾向,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坚持和完善各项制度,汲取经验,加强沟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和完善科学决策制度,解决民主集中问题;坚持和完善廉洁勤政制度。同时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文化素质,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业务理论知识;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学校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实践能力,走出去,请进来,拓宽渠道,提升学校干部整体水平,对学校干部的管理、使用、提升,学校建立科学民主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鼓励、支持、指导干部及时总结经验、提升经验。加强评价,每学期组织教职员工听取领导干部的工作述职,并对干部的德能勤绩进行书面量化评价,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管理机制,打造一支团结合作、务实进取、老中青结合的管理人员。
(二) 坚持立德树人
把立德作为育人首要任务,以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重点。不功利、不势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前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以培养健全、优秀人格的人为目标,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
(三)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树典型,铲陋习。
明确工作思路,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
确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重点"的教学管理工作思路,引导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同时,在教师群体中强化全局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意识、服务意识。
制定发展规划,引导教师确立自我发展目标。
根据县教体局培养教师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按照教师年龄、学识、能力的特点,分层提出培训目标,形成“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一一名师”的培养梯次,明确培训内容和方法,强化过程管理,实行个案追踪,让教师的内驱力和学
(四)深化特色学校内涵,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教育要发展,特色是生命。紧紧围绕“培养健康、个性、有品位、负责任、懂感恩的阳光少年”这一育人目标,全面而又有特色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要继续开展校园读书艺术节、校园足球联赛、颠球大赛、校园歌手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等活动,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