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教学管理计划。包括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年级组工作计划,完成后提交教师发展中心审核。
二、校长至少每2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定期参加学科教研活动,深入课堂听课。
三、监控教学管理过程(检查教研组工作及教师工作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评价、教研活动、听课评课)每学期不少于2次。
四、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每学期开设不少于4课时的家庭教育课程)
五、推广教学经验。认真撰写教学工作总结(上学期2月份,下学期8月份交教师发展中心备查)
六、备好课,撰写教案和听课笔记。
七、集体备课。按每单元、章节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开学初,认真制定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备课计划,明确整学期的备课时间、地点、内容、组织形式、主备人。
八、定期对教师个人教案和集体备课进行检查、抽查,有检查记录、修改建议和评价记录。(每学期不少于2次)
九、教学反思。总结自己教学的得与失,达到自我评价和自我诊断的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十、作业布置与批改、评价。
十一、每位教师每学年都要上研究课、公开课。
十二、以“说课、讲课、听课、评课、磨课”作为日常性和群体性教研工作。
十三、开展校级教研活动至少1次(每学期),每学科每2周组织教研活动至少1次。
十四、听课评课制度。不满5年的教师每学期听课40节以上,5年以上的每学期20节以上,中层领导20节以上,校级领导10节以上。做好听课笔记和评议记录。
十五、重视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师徒结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