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构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要求,我校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及年度计划,细化实施方案,劳动教育领导小组,提出并实施以“知行合一,实践育人”的工作思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各学段的劳动教育内容各有侧重,互相渗透。通过认知劳动、参与劳动、创造性劳动,使学生们的劳动技能不断丰富、劳动习惯不断巩固,劳动教育扎实落实。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强化学校的德育教育功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将劳动技术教育课程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学生基本生活技能为重点,组织动员广大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全面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给学生从小埋下热爱劳动的种子,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二、创建目标
传承与发展学校特色,不断调整和发展劳动教育的内涵与途径,以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为载体,实践育人,探索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劳动教育基地创建途径,努力建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三、途径与方法
我校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确定了主要劳动教育内容,落实劳动教育。
低学段学生,以认识身边的劳动为主。在日常的校园学习生活中,学校以培养“红领巾小主人”为目标,引导班级设定各类管理小岗位。一年级学生由教师示范引领,将一招一式教给学生——班级中有哪些劳动内容、怎么做,让学生跟着教师认识劳动、学劳动、一起劳动,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则请家长带领孩子认识和体验劳动。学生在观察中与简单的动手实践中,逐步了解身边的劳动的主要内容,学习简易的劳动技能。在引领、示范的同时,渗透尊重劳动、劳动最光荣等理念。
中学段学生,以参与劳动教育为主。学校要求学生努力做到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在家庭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叠被子、整理房间等。学校要求学生每日进班主动担起“护绿使者”职责。同时,组织、指导学生共同设计教室环境,让学生切身体验劳动创造美。劳动最美丽的信念也逐渐烙在学生的心中。
高学段学生,以创造性劳动教育为主。让学生通过学校公共区域卫生,体会劳动艰辛和劳动创造的快乐,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及欣赏他人的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鼓励学生创新劳动思维,努力“变废为宝”,进行初级的“创造性劳动”。
各学段的劳动教育内容各有侧重,互相渗透。同时开展家政课等劳动实践性活动,通过认知劳动、参与劳动、创造性劳动,学生们的劳动技能不断丰富、劳动习惯不断巩固,劳动教育扎实落实。
四、实施模式
将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整合,依托多元课程,推进劳动教育。探索“课程+活动”的实施模式。
1.遵循传统,落实日常劳动教育
学校一直以来坚守传统的常规劳动教育,同时开设每周一节劳动课,布置每周一次主题家庭劳动作业,让劳动教育有效落实到日常生活学习的点滴中。
2.积极开设校本劳动课程,并与地方课程建设相结合
每周三下午,学校开设的手工制作、剪纸等校本课程,逐步形成了学校一大教学特色。
3. 与节日相结合
依托学校德育活动,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如:元宵节开展手工花灯制作活动,学生用废弃物制作花灯;植树节开展“认领绿植”活动;五一劳动节,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我是自理小达人”为主题的班级劳动技能大赛......让师生体会劳动的艰辛,提高师生的劳动热情,收获劳动的快乐。
五、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我校创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将建立下列保障措施:
1.学校领导及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特色建设中,要把创建我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工作列入学校的重点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环节,使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学校的特色。
2.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计划管理,任课教师按计划上课,做好研究和指导工作,确保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我校重视在学生中倡导“尊重劳动、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在学生心中埋下“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种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努力完善劳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实施载体,尝试多元化劳动课程,深耕劳动,厚植素养。我们将在学习中持续深化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得失,进一步明晰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丰富教育平台,构建课程体系,努力建设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基地,有力推进劳动教育更扎实有效地开展!
后附:假期家务劳动手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