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教育教学

索引号:

/2024-45287517

发布日期:

2024-05-16

发布机关:

高唐县第一中学

标题:

【教学信息】高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教学计划

【教学信息】高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教学计划
时间:2024-05-16 13:58来源:高唐县第一中学

为确保2023—2024学年学校教学工作规范高效,教学秩序稳定有序,教育教学质量有实质性提高,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学年,一中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标《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方式,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贯彻课程育人,加强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完善一中课程体系;聚焦核心素养,推进教学方式改革,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素养课堂;突出校本教研,推进强组提质建设,完善教师培养梯队体系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健全管理制度,提升评价导向作用;立足学科基地建设,打造特色新高地。

三、工作措施

(一)贯彻课程育人,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1.开发学校活动育人课程,增强社团活动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减少随意性。各年级充分利用国家课程中的选修课程,以及学校、社会各类资源,发挥生物省级特色学科基地作用,辐射全学科开展跨学科特色课程,并有计划地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类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及相关课程,开设好学生发展指导课程。

2.积极建设阅读课程,开展全学科阅读。新学期学校将开展全学科阅读,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营造书香校园,用阅读推进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升、素养的形成。加大宣传引导,提升师生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开足阅读课时,加强方法指导和训练;结合传统文化、名著阅读书目、两史一课,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3.充分利用好社会教育资源。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利用好校外德育基地。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

(二)突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深化对新高考的研究。对高考评价体系、命题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并将新高考精神与新课标内容紧密结合。为加强学科教师的命题能力,每学期将组织高考真题专研活动,通过共做高考题、共讲高考题、仿制高考题活动,进一步把握高考命题规律和发展趋势,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科教学。

2.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为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将实施“一年入门、两年成熟、三年骨干”的三步走战略。同时,将严格执行“青蓝工程”制度,组织青年教师过关课、汇报课、优质课等活动,以促进其快速成长。

3.发挥专家引领作用,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将继续利用上海教学专家团的力量,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此外,根据需要,将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指导及培训,以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管理、课题研究及高考命题等方面的能力。

4.加强教师外出学习交流。为提高教师学习效果,鼓励并支持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各年级、学科需确保教师在外出培训后进行校内学习交流活动,并由教科研中心负责收交与检查相关学习材料。同时,把各类学习材料传阅给各学科组,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外出学习的效益。

(三)健全管理制度,提升评价导向作用

1.建立、完善《高唐县第一中学巡课制度》。建立日常巡课机制,加强对教师常规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与落实,严把备课关、授课关、作业关和辅导关,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设计的规划、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策略的运用、教学检测和评价的实施、课后作业的布置与学生辅导等方面加强督导检查。

2.制定《高唐县第一中学教师评价制度》。在关注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突出全面育人和教育教学实绩,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调动不同发展层级的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学校内部活力。

3.建立教师业绩档案,分学期详细记录教师在德、能、勤、绩、创等方面表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发现优秀及时表扬,通过过程的调控引导推动教师正向发展。教师业绩档案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建构三年一贯制的评价体系,过程管理要体现工作量的大小和过程质量的等次.

(四)立足学科基地,打造一中特色高地

借助省级生物学科基地和市级数学学科基地的平台优势,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以学科特色为基础,策划并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这些活动旨在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全面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从而打造出具有一中特色的高地。

新学期,一中将继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抓好高考备考工作,力争高考成绩不断突破。按照学校总体工作要求,积极推进落实各项计划,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