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省委、省政府“两清零一提标”的工作部署,我县实施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及道路提升工程,该工程一体化设计,分阶段施工,其中含官道街改造,建设内容包括官道沟打开改造为清水水系,实现雨污分流同时提升官道街沿线景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市建设和水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市、县有关有求和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及道路提升工程,因城施策、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严格评估财政承受能力,精准实施,稳步推进,打造内外连接、南北贯通、景色秀美的城市景观水系。
二、实施背景及原因
官道沟,从龙启山一直向北到县污水处理厂,都是雨污合流的暗沟,自从1996年进行明改暗沟,加盖入地,至今已有25年。作为县城最主要的雨污水合流的输送管道,一直承担开发区企业生产、主城区生活污水及雨水的输送排放,但是随着城市建设和时代发展,时至今日,现有的官道沟已经越来越满足不了县城的排水需求,且存在系列问题:
(一)材料、标准低。官道沟是1996年采用浆砌石排水沟加拱顶的暗沟排水方式,采取75#浆砌石为底,沟壁为75#浆砌料石,沟顶为混凝土拱顶,其本质上还是一种浆砌石沟,这种断面常用做公路排水边沟,在1996年城市建设刚刚起步阶段是经济适用的,伴随城市的不断发展建设,已经落后,按照现今的设计标准和现在的城市建设案例,排水系统大都以管道(如预制混凝土管、HDPE波纹管、PE管等)为主。同时,这26年以来,官道沟两侧新增大量的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污水排放量大量增加,而且近年来的气候变化较为剧烈,雨季洪涝灾害多发,如果继续使用官道沟,其标准达不到设计雨污水管道要求,并且后继使用也得不到保障。
(二)使用年限已久,存在安全风险。现状踏勘表明,官道沟因为26年来没有大规模清淤,淤积严重,管沟内积水非常满,历年来的污水蓄积、发酵,局部不畅通区段有可能形成带压气体,甚至带来结构的不稳定性,对清淤工程来说也是安全挑战。而且污水具有腐蚀性,官道沟经过多年的雨水、污水的滞纳,其沟底和两侧的结构强度可能已产生变化,继续使用将会带来安全方面的隐患。此外,浆砌块石排水沟不像管道是一体化全封闭空间,砂浆接缝或者部件缝隙都可能产生污水渗漏,带来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问题,尤其官道沟在城市中心地段距离房屋建筑比较近,污水渗漏还带来腐蚀危害建筑基础的可能性。
(三)可持续性差,维护成本高。现有的官道沟年限已久,已经接近浆砌石的使用年限,再加上常年存积雨污水,也没有清淤过,又是一条暗沟,继续使用维护费用较高,可靠性也比较低,可持续性比较差。
综上所述,结合官道沟现状和高唐县城远期发展,参考当下国内城市建设经验,经过设计人员和有关专家现场勘察和多次商讨论证,为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可结合此次城市总体雨污分流改造,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在官道街两侧新增雨污水管道,同时从城市环境和城市记忆的角度出发,整体打开官道沟,清理淤泥和污水,进行景观化处理,将官道沟打开后形成一条城市景观水系,兼具一定的雨水收纳排放的功能,为人民群众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空间,为城市的生产、生活更好地服务。
从雨污水排放体制来说,官道沟采取雨污合流,雨水和污水混杂,雨水无法就近排放,增加了污水处理的压力,造成污水厂常年满负荷运行。汛期大量雨水叠加污水非常容易造成内涝,内涝和返水也使得雨污水混流到自然水体,造成黑臭水体。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第11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来,到2025年各个城市要建设完善的城市防水排涝体系,消除易涝积水点和“城市看海”现象。在此基础上,山东省委、省政府在2021年提出“两个清零(雨污合流、黑臭水体清零),一个提标(污水处理提标)”,要求2025年前在全省市、县城市建成区内全部完成现有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因此,根据专家论证意见,将官道沟分段打开,并将官道街的雨污合流管沟改造成雨污分流的排放体制是势在必行的。
三、实施目标及呈现效果
根据业内专家和设计单位的持续研究和多次探讨,设计方案将整体打开官道沟,与周边用地功能相结合,对官道街及沿街界面(北高速口——南外环)进行一体化改造提升,以雨水和再生水为景观水源,形成一条美丽的城市景观水系。同时,根据官道街整体改造提升方案,将对“一河两湖”进行重点打造。
(一)龙启山西、北侧。官道沟起点自龙启山开始,设计将结合现状龙启山北面山脚下的广场绿地进行改造,适当扩大水面,整理现有的树林植被,优化福源路、官道街和鱼邱湖公园的交通联系,将龙启山和官道街西侧整体改造提升成为一处景观广场,广场将以高唐历史名人吕才的生平和历史功绩为灵感,提供给高唐县城人民一处高品质的公共休闲空间,既作为福源路端头的对景,也成为从官道街进入鱼邱湖公园的一处景观节点,同时此处也是官道沟的源头,通过再生水管道为官道沟及其它城市水系补水。
(二)福源路至泉林路段。本段长约2500米,官道沟两侧用地以城市商业为主,局部有住宅用地,现状的官道沟均位于沿街商业的硬质铺装下,故此设计定位为“城市休闲水街”,目的在于将此段的官道沟打开作为城市景观水系打造,成为城市休闲活力的源泉。此次改造将官道沟打开后,将为官道街西侧增加一条3—4米宽的城市水系,一条2.5米宽的自行车道,通过结合周边的商业空间进行一体化设计,可以将城市水系、步行空间、自行车道、城市家具、文化节点结合起来,共同打造出“流水绕商街,清池围家宅”的效果,体现高唐“平原水乡”的特色,有效提升城市品质空间活力。
(三)泉林路至县污水处理厂段。本段长约2300米,官道沟两侧用地以城市工业用地为主,路侧绿化带较宽,因此设计定位为“工业画卷”,意图将官道沟两侧的绿化带作为展示空间,以局部规则的地形,流畅连贯的自行车绿道,局部设置的工业风格景观节点,展示现代工业的风格,展现高唐作为现代工业强县的特色。设计景观水系宽4-5米,自然驳岸入水,水线处种植挺水植物,呈现生态自然的水系效果。沿现状人行道外侧设计有2米宽的自行车道,局部设计有小型游憩广场和滨水平台作为官道街在工业园区段的休息节点。与此同时,通过结合地形和复层种植的设计,对于工业园区存在的一些视觉不佳的地点进行一定的绿化遮挡,优化官道街沿路视觉效果。
(四)县污水厂至北外环段。本段将改造现有的明沟排水,将中水排放和水系结合,进行河道生态治理和沿岸景观提升,同时沿河绿道也得以延续,向北一直连接到北外环的北官道沟。
四、资金来源
多渠道筹措资金,搭建投融资平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积极争取地方债券资金,以债券资金作为杠杆,撬动社会资金投入,采用PPP等方式进行融资建设,同时,抢抓雨污分流项目进度,努力争取省财政“以奖代补”资金。通过以上方式,保障项目资金。
五、建后管养
改造后官道沟要落实管理单位,明确管养责任,加强后续管理,保障改造效果。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主管、谁养护”的原则,明确项目主管部门为具体责任单位,项目所在街道、社区为后续管护的责任主体。成立建后管护工作领导小组,签订管护协议,明确管护职责,以确保打开后的官道沟水清、路净,井然有序。
六、保障措施
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项目承建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各相关部门、单位、街道积极配合,强化工作责任,合力组织实施。加大宣传引导,充分调动群众、专业机构、社会力量参与官道沟改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社会各界支持、市民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